1.油价跌,补贴尽,新能源车企的庚子大考
2.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是不是能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呢?
3.如何从消费领域扩大内需
4.如果油价长期低于20美元,新能源汽车还有优势吗?
5.油价上升对国民经济及股市有什么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受到了阻碍。
对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跌,补贴尽,新能源车企的庚子大考
不需要俘获大众,时间会证明一切。
内燃机从诞生至今已有上百年以上,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现如今遇到了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强势冲击,这不是人为所致,是 科技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梦寐以求改善生活环境的所需。
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是绿色动力,无排放无污染,世界各国都大力提倡和发展,集资金和科研逐项攻关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最瓶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重中之重关键部件,这是影响到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的问题。
如果给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发展划分为起步阶段、提升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的话,目前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只能说是起步阶段,且是起步阶段的研发阶段,为什么这样说?
现在真正有能力研发和制造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企业不多,且前期的研发和投入资金都是很庞大的,研制出来的产品投入市场只能算是一个试验阶段,靠用户去试用或使用来发现问题后不断的解决和技术提升,而几乎是不可能靠研制和制造出来的车型来赚钱的,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进行补贴也要发展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原因,当然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环境。
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还处在起步阶段的前期研发,就类似于传统内燃机刚开始诞生的起步阶段,只不过比那时候 科技 条件好而已。随着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市场保有量的不断提升,现有的 科技 水平只能够满足少量人的需求,而要想突破让大量的人都能够接受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话,还得经过不断的 科技 研发提升和改进后,来达到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安全可靠、质量很好、续航里程长、充电效率快等都满足人们需求,到那时就已进入了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提升阶段,大量的人会购买。
这就不是俘获大众了,只能说是时间问题,时间会印证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的发展,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你好,以上关于新能源的问题,如何俘获大众?
我理解你是要问 新能源 汽车 事故问题不断问题,第二层意思为,新能源 汽车 消费市场如何打开问题。
一、针对新能源 汽车 近期的问题大致分为:1、新能源 汽车 自燃问题,2、新能源 汽车 售价补贴退出问题,3、新能源 汽车 质量问题,4、新能源 汽车 的使用便利性问题,5、新能源 汽车 的残值底,无法评估问题。
二、涉及消费市场如何打开问题,是对商品消费的一般逻辑:既 引消费市场关注,了解,喜好,购买,重购甚至推荐的消费循环。这里不分析消费者的冲动消费及被动消费,避免冗杂。
三、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有强因果关联的。
新能源 汽车 要实现消费市场打开,从消费的一般逻辑看,可以说,新能源 汽车 已经完成了让消费市场关注的目的。不过这种关注是负面的,因此消除负面,让关注群体接受正面信息至关重要。
为此,行业需要解决第一部分的大部分问题,做到消除误解,消除产品隐患,抵消负面认知。
其次是突出新能源 汽车 安全、使用体验,服务体验。
新能源 汽车 作为国家战略,势必快速发展,大家拭目以待。
在 汽车 领域,目前最火的可以说是新能源车型了,连续好几年上升的销量,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都表明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的展方向,不过新能源车型的一些问题也是源源不断,究竟有哪些问题?后期该如何改善呢?接下来详细了解一下。
在2018年,新能源车型的召回数量已超过13万辆,投诉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无非是电池衰减,续航无法达到宣传水平,这些是投诉量最多的问题。
除了电池和续航问题以外,安全性不达标也是目前新能源潜在问题,比如助力真空泵出现失效, 汽车 发生自燃这种情况,让购买新能源的车主不寒而栗,去年,就连特斯拉也召回2.3万辆,这说明安全问题在新能源与新能源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技术系,即便技术再先进也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新能源 汽车 的基本设施也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国,充电桩的比例只有3.5 :1,而且分布不够广泛,整体使用率也只有15%左右,目前新能源车型快速发展,是国家政策推动、环保意识提高、营销宣传、油价过高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能源未来的方向不可否认,但目前的新能源车型面临的种种问题还是急需有效解决的。
首先,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相比,价格是硬伤,虽然说新能源车型是烧电的,可以不需要加油省掉一部分油费,但是新能源 汽车 也得充电吧,充电桩的缺乏是一大障碍。
其次,新能源的后续保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省掉了换机油的钱,但是电池的寿命是否有待提高?
再者,目前新能源车型才刚刚发展,可以说市场是比较混乱的,有些车企为了骗取补贴,制造安全系数低或者质量不达标的车型销售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也在潜意识蔓延,这点事需要大力的改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能源二手车的保值率偏低的问题,这个是需要多个部门来重新衡量一下如何改善并提高保值率问题,毕竟新能源车型在二手市场很不受见待,保值率要比燃油车要低很多!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保护环境有责,新能源厂家肯定也会针对顾客反映的问题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技术上面的更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市场上一定会出现动力更持久,充电更便捷,安全系数更高的环保便捷新能源这种车型!一旦上市,那将会是一场新的 汽车 革命!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 汽车 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新能源问题不断,如何俘获大众? ,想要解决从燃油车到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过渡,需要要求的执行、政策的引导、车企的进步,三个方面。
一、的要求
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现在马上要执行国六的排放标准了,国五、国四、国三车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渐退出 社会 ,被强制报废。标准肯定会越来越严格,国七、国八……总会有传统燃油车满足不了的排放标准,到那时候,新能源 汽车 自然而然的就走向了人们的购车选项。
二、政策的引导
这一点很好理解,新能源 汽车 刚刚步入 汽车 圈,我觉得多亏政策上对新能源的扶持,正因为有了这些补贴,大大增加了新能源 汽车 车企的出现,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与政策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
三、车企的进步
这一点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新能源 汽车 现在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电动 汽车 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纯电动 汽车 价格比较贵,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人们发现开新能源 汽车 比传统燃油车更加方便省钱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最后 :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可,就要满足大众的需要,政策的限制引导,这只能起到作用,想要彻底的解决问题,还得是车企们将新能源 汽车 的问题彻底解决掉。
降价促销肯定有很多人会买的,毕竟价格是硬伤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是不是能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呢?
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刚刚过去的2月,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特斯拉Model?3以3900辆的销量成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占据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大约30%。
除特斯拉外,TOP?10其余车型均为中国品牌,但仅有广汽新能源Aion?S(1433辆)和比亚迪全新秦EV(1429辆)销量过千。
再回看2020年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3以10013辆排名第一,而TOP?10车型没有一个中国品牌。
在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中,前5名分别是宝马、特斯拉、雷诺、大众、标致,TOP?10中国品牌只占两席,比亚迪第6,上汽第7。
再回看2019年的情况,EV?Sales数据显示,全球整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
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106万辆,同比下降24.5%),同别下降2.3%和4.0%。
如此推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销量占比约为55%,中国仍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
但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自2009年通过补贴政策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以来的首次年度销量下滑。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完成.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3.2万辆,同别下降14.5%;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737辆,同比增长79.2%。
另外还有两组数据值得特别注意:在纯电动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份额逐步接近9%;在插混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017年的98%下降到2018年的88%,再下降到2019年的58%,与之对应的是,合资份额上升很快。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型依次为:北汽EU系列、比亚迪元EV、宝骏新能源、奇瑞eQ、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埃安(Aion?S)、荣威Ei5、欧拉R1、帝豪EV。暂无造车新势力车型进入前10强。
其中,北汽新能源EU系列摘得销量冠军,全年销售11万辆,也是唯一销量过10万辆的车型。比亚迪的小型SUV元EV摘得亚军,全年销售6万辆。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亮点是,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小鹏和哪吒销量都过万辆。
去年12月开始正式交付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一张理想答卷,当月完成交付超过1000辆。爱驰汽车第一款车U5于2019年12月19日上市,这基本意味着当年难以完成交付。
大环境艰难,这一年,新势力中有人继续向上,有人停滞不前,有人就此沉沦。这群为顺应汽车四化转型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还在找寻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2020年开局不利,竞争格局已经在起变化,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被赶超。
以下13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你在谁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希望?请于文末投票。
北汽新能源:纯电销?
全年销量150601辆,同比降低4.69%,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其中,EU系列全年销量111125辆,同比增长244.2%,在总销量中占比近74%。
2019年,北汽新能源提出了“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发展战略。EU5、EX5、EX3、EU7等新一代高品质车型已经成为销量担当。
北汽新能源还围绕产品开展平台化开发,已形成BE11、BE21、BE22三大平台,覆盖了未来5年的30余款产品。
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在日内瓦车展进行全球首次品牌发布,将从2020年开始连续推出4款纯电动汽车。
10月,北汽集团推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全新BEIJING品牌,开启自主发展新篇章。BEIJING品牌将成为先前没有确定品牌名称的北汽新能源产品的品牌。
北汽新能源换电模式在北京实现成功示范运营。2019年,北京市购了6250辆,投入运营超过4000辆,在五环内及重点地区建成投运90座充换电站。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5个城市运营换电出租车1.6万辆,累计建换电站187座。
截至2019年6月,研发投入累计已超53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超过10%。7月,北汽新能源斥资20.51亿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在北京亦庄蓝谷开业。
2019年,北汽新能源进一步拓展朋友圈,加强与其他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
1月,与麦格纳合资的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揭牌;与硅谷科技公司visionICs成立自动驾驶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共同出资成立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
8月,与梅赛德斯-奔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技术开发伙伴关系,双方意向未来在华建立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9月,与宁德时代合作推出CTP无模组电池包,并首先搭载到北汽新能源EU5上。
10月,与国网电动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纯电新零售”,共同发布“10000辆新零售车辆签约暨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
2020年1月,面向下一个十年,北汽新能源提出“2029”,规划了“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的路线图。
比亚迪:势头不再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29506辆,同比下降7.39%,已经与其燃油车231893辆的销量相当。
算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连续第6年夺得全国冠军,但比世界电动汽车头号玩家特斯拉少卖约14.8万辆车,失去了保持4年的全球冠军之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19353辆,同比下降3.43%。具体来看,纯电动销量147185辆,同比上升42.53%;插混销量72168辆,同比下降41.75%。
销量最好的三款车型依次为:元EV全年销量61551辆,同比增长81.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二;唐DM全年销量34084辆,同比下降3.4%,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五;e5全年销量32929辆,同比下降25%,年度新能源车型销量排名第六。
2019年,秦Pro?DM、宋MAX?DM、元EV535、e1、宋Pro?EV、秦Pro?EV超能版、e2、e3等多款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上市。
6月25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大楼在深圳坪山落成,开启了“技术+设计”双轮驱动的发展新阶段。
11月7日,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订股份对等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合资协议,宣布将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和动力电池。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广汽新能源:来势凶猛
2019年是广汽新能源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全年销量42003辆,同比增长110.6%。其中,Aion?S销量32493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超过77%。
4月27日,作为广汽新能源全新产品体系的首款战略车型,纯电轿车Aion?S上市。它基于广汽第二代纯电专属平台GEP打造,纯电综合续航里程为510km,具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
4月30日,1500辆广汽新能源新一代GE3?530?纯电SUV出租车交付,助力广州市全面推广纯电出租车。11月14日,2020款GE3?530再度焕新升级。
10月17日,豪华智能超跑SUV?Aion?LX上市。据称,百公里加速3.9s、综合续航超600km、L3级自动驾驶,率先搭载广汽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12月14日,Aion?LX获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佳汽车。
除了推出新产品,还不断升级服务生态。
通过广汽新能源APP向车主提供尊享服务,与国网电动联合发布充电服务创新模式“充电服务包”,还推出包括埃安服务中心与埃安俱乐部两大核心平台在内的“埃安?一键尊享服务”。
按照规划,广汽新能源将依托于第二代纯电平台,每年至少推出两款产品,实现产品1.0时代向2.0时代的跨越。
奇瑞新能源:特立独行
全年销量46777辆,其中奇瑞eQ销量39401辆,占比超过84%,是2019年A00级纯电动车型销量第二名;艾瑞泽5e销量35辆。
2019年6月24日,奇瑞新能源小蚂蚁eQ1第10万辆下线。6月28日,2019款小蚂蚁eQ1上市。从2017年3月第一代上市至今,小蚂蚁eQ1历经三次迭代升级,不但销量破10万辆,而且在共享出行市场交付量第一。
7月,奇瑞新能源联手苏宁汽车,通过与苏宁小店、零售云等平台合作,实现渠道下沉。
8月25日,瑞虎e&艾瑞泽e双车上市。当天,奇瑞新能源还率先公布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对于瑞虎e、艾瑞泽e及2019款小蚂蚁eQ1首任非营运车主给予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12月28日,纯电SUV?S61在芜湖下线。它由奇瑞新能源第四代超轻智能互联电动LFS平台打造而成,是继小蚂蚁eQ1之后奇瑞新能源又一核心战略车型,是这家公司品牌提升的重要产品。预计于2020年初正式亮相,并有望在上半年上市开售。
奇瑞新能源的两款战略性产品都是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型材和封闭断面形成的超稳定框架结构,无需冲压,为业内首创。
长安新能源:成功混改
2019年是长安新能源成立的第二年,全年销量约2.8万辆,其中逸动EV销量2.3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82%。
3月30日,CS15?EV400上市。5月11日,逸动ET上市。长安新能源还对旗下纯电动车型进行全面升级,12月10日,CS15EV改款车型E-Pro上市。
E家族是长安新能源的新一代产品,除了已经上市的E-Pro,E-Rock(CS55?PLUS?EV)、E-Star(奔奔EV)、E-Life(逸动EV)?等E家族另外三款车型于2020年上市。
在自动驾驶方面,7月26日,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启用,作为首个入驻重庆自动驾驶5G公共服务平台的车企,长安新能源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将在重庆仙桃谷持续运营两年。
在氢燃料方面,11月18日,长安新能源英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成立。创新中心将依托已经申报成功的英国APC项目开展运营,长安新能源将与英国燃料电池企业Intelligent?Energy共同研发全功率型燃料电池汽车。
对外合作上更进一步。9月10日,长安新能源入驻重庆龙兴新能源科创园,宣布与特来电、国联电池、航空光电所、清研理工、中汽研等携手成立11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共创开放的智慧共享平台。
最为关键的是在11月引入长新股权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南京润科产投等4家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混改的汽车央企。
长安新能源将在未来三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新建56个实验室。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打造。
江铃新能源:雷诺入股
2019年是江铃新能源成立的第五年,全年销量4.45万辆。其中销量最好的是E200,3.25万辆,占总销量的73%。2019年3月上市的易至EV3销量5338辆。
5月23日,江铃新能源昆明基地总装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12月,易至出行拿到了国家网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
江铃新能源还迎来了一个新的投资者,7月17日,雷诺集团增资10亿元,成为江铃新能源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2019年12月,易至EV3入列第七届轩辕奖年度十大提名汽车。
2020年,江铃新能源将有两款新产品上市,一款新产品亮相发布。
蔚来:好事多磨
2020年1月6日,蔚来正式公布2019年最后一个月的销量数据:单月交付量达3170辆,环比增长25%,创全年新高,这也是蔚来2019年连续第5个月交付增长。
全年累计交付20565辆,同比增长81%,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榜首。
而在销量发布的几天之前,Q3财报更是从另一维度证明了蔚来2019年以来的成绩。亏损的持续收窄,毛利率的进一步回暖,股价的进一步提升。
但是过去这一年却也是蔚来汽车成立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特别是4月下旬连续两次蔚来ES8着火让公司显然最为被动的境地,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李斌也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但是三季度开始,随着蔚来ES6上市销量逐步上升,蔚来开始走出泥潭。
2019?NIO?Day如期在年底召开,场面依旧宏大,只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从曾经的各界大佬、尖端产品转变为当下最为珍贵的用户。
李斌在NIO?Day宣布轿跑SUV?EC6将于2020年上市,而升级款ES8也同时宣布上市。
虽然2019年5月北京亦庄国投投资未达成但随后腾讯1亿美元可转债救急,李斌也追资9500万美元作为可转债。
产品、资金、用户成为蔚来领先一步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的系列组合拳让2020年的蔚来依然可期。
威马:老二不易
全年销售新车16876辆,虽然与其10万辆年销量目标相差甚远,不过依然可以位居新势力第二名。
威马EX5表现稳定,但是其销量占比已经开始慢慢向“B端”市场倾斜。广州车展期间,威马发布了全新纯电SUV?EX6?Plus,但是市场反馈远不如想象之中强烈。
2019年3月,威马宣布C轮融资30亿元人民币,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
据称,D轮融资10亿美元也在进行当中。至今,威马已经获得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230亿元。
但也迎来麻烦事。2019年,威马汽车迎来了吉利汽车要求索赔21亿元的“天价”侵权诉讼案,不过据称双方并不会最后鱼死网破。
因为2019年没有完全KPI,威马汽车取消了员工年终奖金,希望2020将要发布的威马轿车能够带来销量上的转变。
目前,威马已经拥有了186家门店,覆盖城市111个。
小鹏:继续前进
2019年,小鹏汽车经历一个最波折的7月。因为新旧产品的价格与性能差异,引来车主全国大面积维权及老客户的退车潮。这场风波也成为了小鹏汽车2019最为深刻的记忆。
好在凭借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形势随后有所好转。自2019年9月交付新款G3以来,销量回升已至以往平均水平。
2019年全年销售16609辆,虽然未完成全年销量4万辆的目标,但销量过万使其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
首款轿车P7也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预售,24万-37万元的预售价格,表现出小鹏想要向中高端进阶的野心。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完成4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引入新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
与此同时老股东经纬中国继续加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
此外,小鹏汽车还宣布获得招行、中信以及汇丰等多家中外银行总额达数十亿人民币无抵押信用。
合众:哪吒出海
相较于蔚来、威马、小鹏而言,合众旗下的哪吒汽车知名度或许不及,但凭借A0级纯电小车N01?取得10006辆的交付成绩,位列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四位。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哪吒N01能够跻身第四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投入,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成为了一些造车新势力寻求机会的地方,避开了前三名在一二线城市的激烈竞争。
在早期奇瑞新能源项目的“4人小组”成员之一方运舟带领下,合众在桐乡扎根发展。它是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生产企业,其浙江桐乡工厂于2018年5月竣工,首款车型N01便在这里下线。
虽然2018年第一大股东退出合众汽车,但2018年底它顺利完成B轮融资30亿元,江西宜春产业基金领投,战略投资资本跟投。
2019年3月初,合众汽车将原企业品牌名从“合众新能源”变更为“合众汽车”。同时,产品伞品牌也确定为合众汽车总裁张勇早先定下的名字“哪吒”。它的重新启用是因为一部独家赞助的国漫**《哪吒》在7月上市后爆火。
6月27日,企业位于江西宜春的全新工厂将正式动工。该项目投资总额为50亿元,将于2020年年底正式投产,年产能为10万辆。
7月虽然也被曝出“因销量不佳、盈利受困,工厂放”的新闻,但合众汽车第一时间澄清,并表示未来2~3年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已找到。截至目前,合众汽车累计融资超70亿元。
11月的广州车展上,哪吒U量产版启动预售,预售价以15万元起售,于2020年2月上市。这是哪吒旗下第二款纯电SUV哪吒U,也是一款脱胎换骨之作。
哪吒U基于全新纯电动专属HPC平台打造,其设计风格延续去年发布的概念车Eureka?01,轴距达到了2750mm,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00/500km。
从公布的预售价与续航以及产品力来看,哪吒U上市后有望成为威马EX5、小鹏G3的直接竞争对手。
目前,合众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有接近80家城市合伙人,每个城市一家,并实施区域独家销售的营销模式。
理想:开局良好
虽然将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的交付时间由11月推迟到12月,但理想汽车首月即实现交付破千辆的好成绩。
根据2019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理想APP上公布的数据,当月共生产1530辆理想ONE。
理想ONE是一台号称“没有续航焦虑”中大型SUV,2019年4月宣布上市,仅推出一款车型一种配置,补贴后定价为32.8万元。
与多数竞争对手不同,这款车并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认为的纯电动汽车,它为增程式动力,搭载40.5kWh电池和45L油箱,续驶里程800公里,0-100km/h加速为6.5s。
但理想汽车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交付延期,不得不直接用2020款产品消除2019年12月购买该车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同时,有车主开始反应产品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新车仪表屏会出现多种故障报警,而动力系统故障更是导致车辆直接在高架路上“趴窝”,再如行驶过程中油门踏板失灵,只能通过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控制车速。
李想向用户承诺,交付只是理想ONE产品力的起点。理想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核心任务仍是“把质量和交付做好,把各种小问题都解决掉”,并在明年3月份的空中升级(OTA)上给用户“一些实实在在的小惊喜”。
新特:两端布局
2019年对于新特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蓄势。数据显示,其全年销量为2540辆,相较于前四名来说,销量相差较大。
新特汽车CEO先越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突破B端,激活C端。新特现阶段处于蓄势阶段,通过在B端和C端两端布局来拉动销售,创新商业模式。
在B端方面,新特推出了“同创”品牌。与一汽合作的A级车型MEV100将主要投放于出行市场。
在出行布局方面,新电出行目前正在快速的在全国各地拿牌照,目前已经拿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牌照。
在C端的销售方面,新特在布局以新特电家和新特云商为骨干的渠道网络,发力更下沉的4-6线市场,新特云商在全国突破了400家。
通过前期一系列布局,新特销售数据看起来开始上量,2019年12月销量达到了348辆。
零跑:信心不减
原先准备在2019年交付1万辆的目标没有实现,这家由领先的监控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投资的造车新势力处境尴尬。
2019年6月28日,零跑汽车在位于杭州滨江的零跑中心举办“零跑S01全国首批车主交车仪式”活动,现场有十余辆零跑S01被交到车主代表手中。
当时,零跑汽车介绍,自2018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开启预售以来,零跑S01订单不断增加,首批预售451个名额不到4小时被抢购一空。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表示,2020年是零跑汽车至关重要的一年,并为此做足了准备,不仅会持续开发精准销售渠道,在产品推广上也会加大力度。
他说,将于上半年上市的T03车型,会坚持“高性价比、极致体验”的零跑标签,“是一款会对当前市场进行‘降维打击’的精品车型”。
2020年上半年,被称为“平价智能电动跑车”零跑S01?460版本也将交付用户,续航里程提升到了NEDC?451km。
朱江明认为,汽车消费正在从传统燃油车向智能电动车转变,这一点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从消费领域扩大内需
油价的下跌带动汽车的发展其实并不大,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都没有落下。
汽车工业的许多环节都与石油密切相关,因此油价的波动对汽车工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油价波动引发的连锁反应凸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不难理解,一方面是近年来新能源加速,导致石油市场产能过剩,现在全球疫情蔓延,交通、航空、航运、炼油等行业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减少。因此,原油过剩直接导致油价下跌。这种变化体现在汽车行业,会给国内老牌汽车行业****带来很多喘息的时间。
估计在短期内市场不会缺少讨论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将变得难以预测。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油价下跌,燃油车使用成本降低,引发了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担忧;另一方面,由于补贴退坡,造车成本仍较高,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下跌,这一担心是不合理的,汽车每公里的运营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尽管纯电动汽车的成本相比于普通电动汽车仍有优势,但考虑到充电成本和时间问题,一些消费者在面对新能源汽车和燃料汽车时可能会考虑重新投票。在车企方面也有统一的看法,燃油车用油成本的降低,对传统车企的生产制造无疑是一个利好,但也会给本身就投入较高成本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压力。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在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依然强劲。
另一方面,由于石油价格的下跌,使我国石油成本大幅下降,除了汽油、柴油价格的下调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工业生产所需的石油原料的成本会降低,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下游产业链的成本下降。而且目前中国的燃油零售价已经接近地板价格,所以相对于燃油汽车而言,相对于其降低成本的影响可以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燃油车和纯电汽车已初步分化出不同的使用场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明朗,更侧重于如何降低?三电?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和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所以原油价格下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将只是一个维度。
但效果不会马上出现,只有时间才能最终判断变化带来的结局。无论原油价格战最终走向如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不应该只是被动。
如果油价长期低于20美元,新能源汽车还有优势吗?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
1)什么是扩大内需政策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2)坚持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①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是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②我国国内市场存在着广泛的需求.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和进一步改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都会带来巨大的需求.
扩大国内需求首先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要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要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扩展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鼓励消费信贷.要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局限
答: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局限是挤出效应,即增加支出会使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减少.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似乎有一个共识,中国应该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扩大内需,最终是要消费者将自己的收入花出去来实现的,可我们消费什么呢?
十五年前,我们的梦想是全套的家用电器;
十年前,我们的梦想是高性能的电脑和手机;
八年前,我们的梦想是买下当时住的房改房;
五年前,我们的梦想是拥有自己家用汽车;
今天,我们的梦想是自己的新房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已经从温饱走向小康并进而继续提高,随着家用电脑的快速平民化,家电已经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而类似汽车之类的需求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今天来说,买一辆车对于一个工薪族来说应该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最大的考虑是必要性和养车的费用.下一步,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出国旅游吗?高档时装吗?
当我们一家几口人还住在分房时代的50几平方米的小二居里时,我们会首先想到出国旅游和高档时装吗?
从人类需求理论分析,目前中国有很大一个群体已经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步入了一个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首要需求目标的消费阶段,他们把这种需求作为自己人生的下一个奋斗目标.但现实让他们失望了,房价的迅速上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好像正在加速的远离自己,改善居住条件似乎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了.
昨天,央行宣布了提供利率,这是一个着眼宏观经济的决定,应该是不会错的.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意味着通过信贷途径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又小了一分,特别是利率进入加息通道的普遍心理预期将更强烈的抑制这些人的消费需求.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他们的消费需求仅仅是被抑制了,而不是消除了,也很难完全转化为其他的消费需求.因此这些人最大的可能选择会是不消费,继续积累并且观望等待,等待一个能够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他们由主动消费转入被动消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及可预期的物业税油价等的上涨),对于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目标会有什么影响呢?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具备消费能力的人,是能够以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并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人群.抑制他们的消费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有些专家提出,提高收入水平才是真正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我完全赞同.刺激消费,你很难让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人去消费什么大餐,也很难让老年人放弃存款去旅游.这都是不现实的,真正现实的选择是提高人们除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可支配收入并逐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引导消费,扩大内需.
现在有一些专家说全民买房是一种病态,其实也不尽然.全民买房有它正常的一面,十年前你会想到买一套商品房吗?五年前都不会.今天的状况实际上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只是受错误的消费观念影响,产生了一些过度消费的误区罢了.
贫富差距拉大,意味着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提高速度过慢,而已经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当首要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会有什么反应,是需要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我们不能将扩大内需的希望都寄托在少量先富起来的人身上吧
油价上升对国民经济及股市有什么影响?
如果油价长期低于20美元,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当然就不没有了。不过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因为石油是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少的。而新能源才是以后的大趋势,所以说建议大家为了环保为了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尽量使用新能源汽车。
与经济有关联!能源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油价与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原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今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市场竞争程度大,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正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预计如果中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入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虽然中国把石油开纳入了石油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之中,高油价会使石油开企业赢利增加。但国家出于保护和合理开国内有限的石油考虑,对石油开实行了集中和垄断性的经营,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大企业参与石油的开。其中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要远大于原油生产量,这也需要大量进口原油。靠石油开获利的企业数量只占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很小一部分,高油价对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
高油价对化工企业的影响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油价造成了用石油生产的石化产品价格上涨,而这些石化产品不少是化工企业的原料;同时由于比价效应,石油涨价也造成了煤炭、电力等其它能源价格上涨。有资料显示,今年9月上旬进口乙烯价格比8月底上涨了30.5%,丙烯上涨了9.6%,丁二烯上涨了8.4%,目前企业拿到的煤炭、电力价格比去年同期也上涨了50%~100%。化工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带来燃料、动力费用上升,还因为能源是许多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化工企业要承受更大的涨价压力。